“我携华出行司机评价的天,现在国内的楼都这么高携华出行司机评价了吗?!
“咦,你们手机里下这么多APP,不浪费内存吗?!”
“啊,要结账携华出行司机评价了,我没有支付宝肿么办?”
刚刚从美帝回国的我,竟然彻底沦落为乡下来的土包子,被周围的小伙伴赤果果的嘲笑了。想当年我出国留学遭受了惨烈的culture shock(文化冲击),没想到现在回国了还要经历更加惨绝人寰的reverse culture shock(反向文化冲击)。
每次看到周围人民“鄙夷”的小眼神,我的内心都是崩溃的……
怎么说呢,这种reverse culture shock实在是太可怕了!国内简直是APP一统江湖的赶脚!
每次结账时老板的贴心提示,“亲,某宝优惠哦~”
我只能说,“对不起,我没有,现金或者刷卡都OK。”
肿么办?!我总觉得老板的两个眼睛都在表露同样的信息携华出行司机评价:这个SB竟然不会使用某宝,火星来的吧……
于是乎,这个我最熟悉的国度,现在变得十分陌生了。我就像个外来者,一切都显得格格不入。
对我来说,最大的 reverse culture shock不外乎消费及支付方式的改变。
首先说支付习惯——手机在手,说走就走
宅在家里,也可以实现水费电费网费房租学费话费等实时同步支付,只要在手机支付宝上轻松按两下就OK啦~
出门购付,使用某宝各种扫码消费,还有打折优惠哦~
回国之后,朋友告诉我只要拿着手机就OK了,不用再揣着钱和银行卡了。
有个刚回国的姑娘吐槽说,“在北京的一家餐厅,居然只能用某信支付,除此之外,不接受任何方式的支付!”
好吧,虽然说歪果仁在中国的最大culture shock应该是“you cannot live in China without wechat”,但是商家也不用这么拼吧~还是说,某信是你家开的呢?
另一件事也是让我印象深刻、至死都不能忘记的!
刚回国的我,应朋友之邀去上海叙旧。没有经验的我手机、充电宝都没有电了,还是木有找到那家酒店!于是想着先坐上出租车再说,说不定转悠一圈我就能想起路线了。
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就义无反顾地上了车,说了大概要去的地方。司机问“什么路”,BUT——我也不知道啊,只能把自己悲惨的经历说了一遍,结果下一秒司机蜀黍就从多啦A梦的大口袋里掏出了数据线。
还没等我感动,他接着说携华出行司机评价:“第一次见你这么狼狈的”……
好吧,如果说手机没有电是国内最狼狈的事情的话,那我确实挺倒霉的。
留学也是一次整容啊!
国内的大学就是一座整容院,大学四年,颜值简直像火箭一样飙升!
其实,北美大农村也是座整容院啊!刚到国外时水灵灵的、穿衣打扮都很讲究的萌妹子们,经过北美大农村的改造后,也都懂得了大T恤(上面印着各种小区和快餐店的名字)加运动短裤,打底裤外穿,一件hoodie过四季这样新风尚的美。
刚回国我还经常被人说“你看起来好小啊”“还是个大学生吧”,其实我的内心是羞涩的、开心的。
BUT——直到看到这句话:“你之所以被人说像学生,不是因为你长得年轻,而是因为土。”
那一刻,我仿佛听到了心碎的声音……
可是,如果T恤牛仔运动短裤的打扮让我舒服的话,我为什么要改变了。毕竟,委屈了谁也不能委屈自己不是?!
什么,流行,那是啥,姐不知道!
其实,留学归来还有很多的reverse culture shock。比如:
审美观:
朋友在国外爱上了小麦色的健康肤色,专门跑到巴哈马把自己晒成一身的小麦色。
但是回国之后,却被办公室的一个女同事嘲笑,说“你怎么这么黑?”朋友愣住没说话,于是女同事以为自己占了上风,每次见到塔都要说一句“你真黑,嘿嘿嘿。”
婚姻观:
回国后我以为自己终于摆脱了学生身份成为社会人了。但是真相却是我是个社会人不错,但还要加上大龄未婚青年的称呼。似乎一不小心,到了某个年龄还没有结婚,就被剩下来了。成为了人们口中的“剩男”“剩女”,接着就是轰轰烈烈的相亲与拒绝相亲。
留学和回国,这其中有着断裂、有着冲击,但也伴随着改变、发展与成长。
回国后你想继续用facebook、Youtube,就要get到相应的技能。最重要的是,你依然有选择权。
其实,无所谓“好”还是“不好”,它就在那里。你来不来,去不去,都是在“你” 。
本文由北美新青年独家发布与整理,转载须注明来源。
9 留言